= 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正確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台北保成祝您金榜題名 =
等別:四等考試
類科:文化行政
科目:世界文化史概要
黃雋老師解題
一、請說明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思想的形成背景為何?主要理念為何?對美洲獨立運動又有何影響? |
【擬答】
(一)洛克是近代最著名英國政治思想家,他深切影響近代世界歷史發展。他的思想形成是在英國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後發展出來。站在資產階級的一邊來抗拒政府徵稅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延續或闡揚科學革命時代精神,認為理性應用到政治,考慮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是可以建立更合理的政治體制。英國議會政治的優良傳統,也是促成他思考政治哲學的重要背景因素。
(二)洛克是近代影響力最大的政治哲學家之一。他在名著《政府論二篇》指出:
1.只要遵行理性和科學方法,任何人均有可能了解真理,在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上,他認為人民有生命、自由、財產的基本權利,政府必須在人民同意之下,才有權干涉(天賦人權)。徵稅必須由有財產的人所組成的會議同意;除非有明確的罪證,政府不可以隨意逮捕人民。
2.若政府違反或侵犯這三種基本權利,人民在理性的考量下,這種政府不可繼續存在(革命民權)。
3.政府被授予權力的人與大眾一樣,也是契約的參加者,必須受到契約內容的限制,政府的權力是保護人民權利而設立(社會契約論)。
(三)洛克的思想及主張本是站在英國資產階級的立場來抗拒政府的徵稅要求,但是他的推論明晰有力、系統分明,使得他的主張廣受大多數知識分子的重視,對日後民主政治發展有極大的影響,美國獨立革命即是一個顯例:
1.經濟財稅問題:北美十三州原屬於英國殖民地,在七年戰爭(1763)結束後,英國財政困乏,企圖向殖民地徵稅以彌補財政赤字;但北美人民深知英國憲政傳統,提出「沒有代表,不;繳稅」的口號;對於洛克主張「天賦人權」,保障財產基本權利更為熟悉,因此,殖民地不滿情緒高昂各地,英國不顧殖民地反對聲浪,頒布《茶葉條例》(1773)協助東印度公司銷售茶葉,激起「波士頓茶葉事件」,雙方關係更為惡化。
2.政治自由:
(1)殖民地並非刻意進行獨立運動,是因英國政府以強制、鎮壓手段來懲罰殖民地,讓人民認為政府是保護基本人權與人民社會契約的理念相背,潘恩《常識》(1776)直指英國是暴政,力主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共和國,此種理念與洛克「社會契約論」、「革命民權」之說不謀而合。
(2)獨立戰爭自1776年到1781年,英軍戰敗投降,1783年簽訂「巴黎和約」,承認美國為一獨立國家,並割讓阿帕拉契山與密西西比河之間土地給美國,美國獲得廣大的領土。在《獨立宣言》中指出:「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說自明的。一切人類生而平等,他們由其創造者賦予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從被統治者的同意中產生出來的。任何形式的政府,對於這些目的有損害時,人民便有權把它改變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據的原則和用以組織其權力的方式,必須使人民認為這樣才最可能達到他們的安全及幸福。」上述的內容,可以說洛克思想的精華所在。
(3)洛克對日後民主政治發展不僅限於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大革命與19世紀的革命(或民主改革)運動中,都可以看到洛克思想在這些政治運動的影響力。
二、試申述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從事非法人奴隸買賣的原因?又如何形成跨越大西洋的三角貿易?這些活動如何影響歐洲、美洲的政治經濟發展? |
【擬答】
新航路開通後,葡萄牙在非洲大陸從事奴隸貿易,由於獲利巨大,使得歐洲各國相繼加入。約十六世紀初,黑奴大量被運往美洲,種植經濟作物棉花、甘蔗、菸草與挖礦的主要勞力來源。
黑奴貿易是典型的「三角貿易」。首先航程是滿載貨船的船隻從本國歐洲港口駛往非洲,用貨品交換大批奴隸;其次再將這些奴隸裝船駛向美洲;最末是用奴隸換取美洲原料和金銀運回歐洲。
自地理大發現以後(15世紀末),持續到19世紀,歐洲人在非洲進行黑奴(奴隸)貿易,歷時四百年的奴隸貿易,對世界人類社會、文化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茲分述說明之:
(一)對歐洲而言:廉價的奴隸形同奴工般,被歐洲販賣到世界各地從事農、工、礦產工作、開採、生產;或被留置家庭(或豪宅)、工廠充當奴僕,為歐洲主人賺取財富,滿足貪婪的欲望。工業化發展,欠缺知識、技能的奴隸價值性低,加上人權思想發展,使得廢奴運動崛起。19世紀後,奴隸買賣漸緩,少數非洲奴隸得以存留於歐洲,改變一些社會、政治結構。黑奴成為歐洲各國少數族群的政治問題。同時,也因奴隸貿易,開啟歐洲人對「異文化」研究的深切興趣,對日後文化學、社會學、歷史學領域研究,提供很好的實例。
(二)對美洲而言:歐洲人將奴隸販賣到美洲,在農場、礦場工作,使美洲社會結構成為歐洲白人、土著印第安人、黑奴等三大族群。奴隸們將其非洲文化引進美洲,因其「涵化」、綜攝作用,也漸成美洲文化的特色。因歐洲人在美洲以發展經濟作物的農業型態為主,使此地經濟發展以出口導向(市場)經濟為其特色,深受世界經濟體系發展影響。黑奴問題在19世紀後,因美洲各國獨立後,日益嚴重,族群問題成為各國內政隱憂,美國更因「黑奴問題」引爆內戰(1861~1865)。
(三)對世界而言:奴隸貿易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悲劇的歷史,歐洲人的罪咎深重,令人深惡痛絕,也令我們深省,引以為殷鑑。歷經近代四百年的奴隸貿易,改變世界社會、文化發展,雖有不堪回首的悲慘歷史,但它對世界歷史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是不可忽略之處。
三、何謂民族主義?請說明為何民族主義在十九世紀的初期成為歐洲主流?民族主義又如何影響歐洲列國制度之形成? |
【擬答】
(一)何謂「民族主義」:是指以某一民族為核心,而又具有特定語言、文字與自我意識。一個人具有民族意識,意味著他對本族有種無條件的認同感,並以維護民族利益為優先。
(二)民族主義在十九世紀初成為歐洲主流主要與法國大革命浪漫主義發展密切相關:
1.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期間,在國民公會時(1792~1795),鑑於外國入侵(奧普聯軍),通過「全國皆兵令(徵兵令)」,號召法國人民,保衛祖國,維持革命政權。使法國大革命,成為全民(民族)性的戰爭,此全民動員的總體戰,不同於往昔王朝戰爭;民族象徵如國旗(三色旗),國歌(馬賽進行曲)也於此焉生。此後,拿破崙崛起,向外擴張,一方面傳播革命理想,實際則以民族主義的光榮為號,企圖建立民族的稱霸事業,由於拿破崙的侵略,激起歐洲各國反彈強大民族主義浪潮興起,競相反抗法國。
2.浪漫主義:浪漫主義者頌揚民族情緒,重視民族文化遺產,對民族主義興起有推波助瀾之功(如歌德、蘭克);浪漫主義者以情感為行為指導的態度,又為民族主義鼓吹民族情感所需,所以有人將民族主義視為浪漫主義運動的支流。
(三)民族主義形成對列國制度產生深切影響
1.確立與強化民族(或國家)主權:每個民族有自身國家主權,對於民族之權益、生存、尊嚴有其維護、保存的責任。每個族民(或國家)都以此為應付之責任義務,甚至列為國家之憲法或法律之規定。國家政策的制定,也是國族的利益為優先。
2.深化民族意識、精神:藉由教育、文宣等鼓吹,提倡民族教育,強化國民族群認同,使每個國民體認個人與國族命運相連,休戚相關。
(四)民族主義迅速發展與強化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意識型態,形塑近代歐洲政治發展的重要力量,它造成歐洲民族統一或獨立的蓬勃發展,也是影響日後歐洲「新帝國主義」向外征服的重要動機之一。
四、臺灣地處太平洋西邊,文化傳承自多元族群。國內有多個不同性質的博物管,諸如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呈現文化多元現象。請任擇兩個博物館,說明特色及所呈現之文化與淵源。 |
【擬答】
「博物館」各國定義不一,它是指從事人類文化、自然歷史等原物、標本、文件、資料之蒐集、保存、培育、研究、展示並對外開放,以提供民眾學術研究、教育或休閒之固定、永久而非營利之教育文化機構。凡符合前項規定之機構,如美術館、文物館、水族館、動物園、植物園、天文臺、星象臺等均可稱為博物館。
台灣由於歷史發展之故,呈現多元文化社會,產生不同性質的博物館,茲以國立故宮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加以說明:
(一)故宮博物館:位於台北市:
國民政府遷台,將北平故宮珍藏搬遷來台,主要為宋代以來的書畫、瓷器,也有古代青銅器、玉器,也有少部分來自政府向海外蒐購私人捐獻。故宮歷代文物珍寶,呈現中華文化正統的象徵。故宮也從事學術研究、出版、學術季刊、文物月刊、年報、通訊、展覽圖錄、手冊、光碟影帶等,近幾年又積極開發文創,兼具文化、經濟功能。
(二)台灣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南市:
博物館的產生係在1980年代後,本土化熱潮下產生,其目的在維護保存台灣文化,博物館使命呈現其文化與歷史淵源:
1.本館的任務在保存維護臺灣的歷史文化資產,建構臺灣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奠基臺灣史研究傳統,推廣臺灣歷史文化教育,建置多元資源中心,提供學者研究及社會大眾參考使用。
2.學校及家庭團體是本館主要目標觀眾,展示內容涵蓋臺灣史的多元面向,拓展開闊的族群與文化視野,增進臺灣居民彼此瞭解,相互尊重。本館學習計畫的目標,是讓民眾認識土地與多元文化,珍愛家園,守護臺灣。
3.以厚實的研究典藏及展示教育為基礎,持續辦理多元豐富的學習及展演活動,並結合社會及學校資源,建構區域文化資源網絡;致力於品質、信任、創新的全方位的公共服務。
4.我們期望營造一座植根過去、展望未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誕生知識、友善平權,屬於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國內出現不同時代、族群、地方、特色、類型的博物館是項重要資產,人民多元思維共同珍貴文化資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