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正確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台北保成祝您金榜題名 =

 

等別:四等考試

類科:一般行政、一般民政

科目:政治學概要

 

甲、申論題部分:(50分)

一、在內閣制民主國家中,內閣擁有解散議(國)會的權力,請說明內閣何以被賦予解散議(國)會的權力?(10分)這樣一種制度設計可能會對內閣及議(國)會間的關係造成那些影響?(15分)

【擬答】:

政府是一套制度和一群人員的結合,其所執行之任務稱為對社會價值從事權威性分配。現代民主政治中,係以「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委員制」等四種體制為當代最重要的政府類型,其中內閣制係以立法權與行政權之權力融合為其權力運作之主要特徵,以下僅就內閣被賦予解散國會權力及其影響加以論述,茲分述如下:

(一)內閣制意涵:
內閣制又稱議會制,此一制度的基本原則是「議會至上」,即議會代表全體民意,政府乃根據議會多數支持而成立,倘若失去支持則應該改組,形成政府受議會控制的情形。內閣制國家係採「權力融合」制度,內閣由國會多數黨組成,向國會負責,閣揆由多數黨黨魁出任。如內閣失去國會支持,將面臨被倒閣的命運。惟如果閣揆自認民意支持其政策,也有解散國會,直接訴諸選民決定其政策是否得當。

(二)內閣制特徵:
內閣制之行政權與立法權係屬權力融合之運作關係,即法制上內閣對議會負責,惟實際上由於政黨運作,使得內閣得以反過來在議會中倡導立法,促使行政立法兩權融合,發揮高度施政效能,有關權力融合之運作特稱分別說明如下:

1.行政權屬於內閣,立法權屬於國會。

2.內閣對國會集體負責,內閣能否在位,以能否獲得國會多數之支持為準。

3.內閣與國會互相對抗:國會可以對內閣行使不信任案,如不信任案通過,則內閣必須總辭(即所謂「倒閣」或「政府垮台」Government Defeated)。而不信任案係指議會通過一個決議案,表示反對政府的政策,要求內閣辭職,而不信任投票是認為政府的政策違反了民意,故不信任案通過(或稱不信任投票),內閣即需辭職。但內閣亦可以解散國會予以對抗,國會解散,即重新改選,訴諸民意。

4.國會有質詢權,內閣閣員必須接受質詢。

5.閣員兼議員:內閣必須由國會議員中選出,因此內閣閣員亦擁有法案提案權。

由內閣制權力融合之特徵可知,在內閣制國家,行政權的行使係基於國會賦予與信任,國會議員是主體,代表主權在民與民意政治的展現,至於總理(或首相)的解散權,則是用來解決國會擅權與行政僵局,致使政治運作富有彈性,內閣無任期限制和保障,且有倒閣權及解散國會機制,促使行政立法衝突得以化解,不致形成長期僵局。此外,亦彰顯一元的民主正當性,學者J. Linz認為,內閣制權力來自單一民意,形成一致政府(unified government),故不易出現行政立法對抗的局面。

(三)內閣制倒閣可能產生的影響
內閣制雖賦予內閣解散國會的權力,但可能因此對於政治產生以下的影響,茲說明如下:

1.政局不穩:若形成離心式政黨體制,將因解散國會或倒閣頻繁而政局不穩,且國會無法形成穩定多數,政府亦將難以穩定。

2.政策短視:由於內閣無固定任期,其施政易受反對黨攻擊,因此在決策時往往為迎合短期利益,而忽略國家長期需要。

3.內閣專制:表面上內閣向國會負責,但實質上卻出現行政控制立法的現象,穩定內閣將導致立法淪為行政之橡皮圖章,浮現內閣專制危機,且在無相互制衡的情況之下,不利個人權益。

制衡國會專制:內閣可以透過解散國會的方式,重新訴諸民意,藉以制衡國會專制或國會怠惰之情形,確保重要法案得以推行。
政治操控:執政黨可以規避固定之選舉期間,藉由內閣解散國會的權力,選擇一個最有利的時間進行國會重新選舉,藉以鞏固執政權。
制度並無熟優熟劣的問題,在採行上必須考量一國之政治文化、族群多寡及國家認同等因素,此外,不論施行何種制度均需符合立憲主義之精神,確保國家體制得以真正運行。

 

二、請說明我國現行立法委員的選舉制度,(13分)並分析此種選舉制度對我國政黨體系的影響。(12分)

【擬答】:

政治學者A.Issak非常重視選舉在民主國家所扮演的功能,他認為選舉一方面讓人民獲得政治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則要求民選官員擔負政治責任。此外,選舉所產生之選舉渦力,即反憲政政黨一旦參與選舉,就等同於承認現行秩序的合法性,亦成為維持民主政府之最要功能之一。學者Lijphart認為,選舉制度將受到「選區規模」及「選票結構」的影響,基此,一國之選舉制度可區分為「單一選區制」、「半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制」,其中兼容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與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制度稱為混合制,以下僅就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採用之並立混合制相關內容進行說明,茲分述如下:

(一)並立制意涵

1.概念
選民在區域選舉與比例代表上分別可投兩票,選民在區域選舉的部分以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決定之,第二票則以比例代表制的方式取得席次,兩票分開計算。各政黨在比例代表上所獲得的席次與區域選舉無關。其與補償制的差異在於第一票和第二票分別計算,換言之,政黨之總席次為自由選區席次加上政黨比例代表席次,因此,並立制無所謂哪一票較重要的問題。若與聯立制相比則對小黨顯不公平,但形成穩定政府的可能性卻更高。

2.優點:

(1)當選席次之分配較為簡明容易。

(2)選民可同時表達其政黨偏好與候選人偏好。

(3)無超額當選的問題,國會席次固定、可預期。

3.限制:

(1)政黨得席率與得票率易形成落差,即政黨得票率無法真正反映所獲得的席次。

(2)有利於大黨及既有政黨,較不利於小黨或新興政黨。

(二)對於我國政黨體系的影響

1.我國將朝向有利兩大黨或準兩黨制的發展方向:國內學界通說主張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採用並立制,台灣將邁入兩黨政治,此雖係根據杜瓦傑鐵律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必導致兩黨制,惟此說卻非並無限制,蓋因並立制仍包含一部分比例代表制的精神,故理論上仍提供小黨生存空間,只不過與過去「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制相較,小黨獲選席次可能更少。

2.利於減低分裂政府之鬥爭強度:由於小黨政治影響力降低,使得單一政黨易形成國會多數,並有助於政府組成問題之解決,雖「少數政府」與「分裂政府」不一定根絕,但在兩黨制或準兩黨制發展下,總統與國會政黨之關係相較於多黨制而言,較為簡單,總統在此種情況下少數政府或分裂政府的情況相對於多黨制而言較不容易產生。此外,「中間選民定律」將會緩和選舉競爭中意識形態的對立,即使分裂政府產生,立委問政仍然會向中間靠攏,朝野對立雖然不會消失,但其強度與幅度可望趨緩。

兼容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與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制度稱為混合制,以德國為世界首創,目前被多國用於民意機關的選舉。混合制含德制與日制兩種類型,而我國立法委員舉選係採用日制並立制,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自由選區與政黨比例代表的得票是否合併計算。此外,德國採用聯立制將容易造成比例代表制的效果,惟選舉門檻的規定,可防止小黨過於林立之情況。我國採用並立制若比例代表席次比例過低,區域席次過高,將產生類似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之情況,容易造成兩黨制之情形發生。

 

乙、測驗題部分:(50分)

(B)

1.

憲法的變遷有好幾種途徑,下列何者不是正常的憲法變遷?
(A)修改憲法           (B)凍結憲法           (C)解釋憲法           (D)建立慣例

(A)

2.

「單一選區多數決制」的核心原則是:
(A)勝者全拿           (B)尊重少數           (C)反映多元           (D)政治平等

(B)

3.

如果大多數民眾反對某一項政府的公共政策,僅有少數民眾支持該項政策,則這種民意可以用那一種分布型態來表示?
(A)U型曲線           (B) J型曲線            (C)鐘型曲線           (D)W型曲線

(B)

4.

下列對於當代民主政治中民意的描述,那一項是錯誤的
(A)民意常常變動                                  (B)多數人的意見一定優於少數人的意見

(C)媒體對民意有很大的影響                (D)民意容易受到政治菁英的影響

(D)

5.

在公民所享有的各種權利當中,那一項權利是人類歷史上最晚發展出來的?
(A)平等權               (B)自由權               (C)參政權               (D)社會權

(D)

6.

下列那一類活動是屬於非慣常性的政治參與活動?
(A)參與候選人的競選餐會                   (B)捐款給政黨或候選人
(C)接觸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                (D)示威遊行

(B)

7.

法國第五共和與我國的憲政體制都可歸類為半總統制,下列那一種制度設計是兩國主要的差異點?
(A)總統有相當的權力                           (B)總統可主動解散國會

(C)內閣向國會負責                                                              (D)總統直接民選

(D)

8.

下列有關政治參與的定義,那一項是錯誤的?
(A)涉及到一個具體的行動                   (B)有公民的參與
(C)與政府的決策或人事有關                (D)有民意代或政府官員的介入

(B)

9.

下列何者並非聯邦制國家的特徵?
(A)權力分立           (B)不成文憲法       (C)憲法解釋機制    (D)分享責任的共識

(D)

10.

下列何種訴求不屬於「新社會運動」的範疇?
(A)女性平權           (B)生態保育           (C)反核運動           (D)工會抗議

(D)

11.

下列哪個國家屬於多黨制的國家?
(A)以色列               (B)新加坡               (C)美國                   (D)印度

(D)

12.

韋柏〈Max Weber〉認為官僚組織是強調什麼特性組織?
(A)特殊性               (B)使命性               (C)人性                   (D)理性

(B)

13.

根據佛列德里哈〈C. Friedrich〉與布里辛斯基〈Z. Brzezinski〉的分析,極權統治具有多項基本特徵,下列何者並不包括在內?
(A)官定的意識型態                                                              (B)有限的多元
(C)政治警察                                          (D)嚴格控制大眾傳播媒體

(B)

14.

下列何者不是建構一門政治科學勢必面對的困境?
(A)資料的取得       (B)研究者的能力    (C)隱含價值的存在   (D)中立性的迷思

(D)

15.

研究各國選民的投票行為屬於哪一個政治學的次領域?
(A)國際關係           (B)政治哲學           (C)公共行政           (D)比較政治

(C)

16.

政治學研究中,傳統的哲學途徑,主要討論的是下列哪一種命題?
(A)描述性               (B)預測性               (C)規範性               (D)經驗性

(D)

17.

下列哪一項是為了確保法官審判時能不受行政與政治干涉而設計的制度?
(A)法官由總統提名    (B)不告不理   (C)法官由國會同意   (D)法官是終身職

(A)

18.

下列哪一國之國會是一院制?
(A)瑞典                   (B)英國                   (C)美國                   (D)德國

(D)

19.

社會主義者強調官僚組織是:
(A)會傾向於追求自身的利益                (B)反映特殊階級利益的權力集團      
(C)有效率的理性社會組織                   (D)層級節制的組織型態

(C)

20.

下列有關總統制國家的敘述何者正確?
(A)總統直接向國會負責                       (B)總統有權解散國會        
(C)內閣是總統的幕僚                           (D)行政官員可兼任國會議員

(A)

21.

下列何者是保守主義思想的要素?
(A)傳統                   (B)平等                   (C)鬥爭                   (D)改革

(A)

22.

下列何人提出「文化霸權」的概念?

(A)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B)馬庫斯(Herbert Marcuse)
(C)歐德夏克(Michael Oakeshott)      (D)魯卡斯(Stephen Lukes)

(C)

23.

一般來說,政黨與利益團體經常被混為一談,下列有關政黨的敘述那一個是錯誤的?
(A)
目標在贏得政治職位                       (B)提名候選人是重要的功能
(C)所提訴求通常針對單一議題            (D)組織政府

(B)

24.

西元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一書,強調:
(A)階級鬥爭           (B)自由放任           (C)權威領導           (D)公有財產

(C)

25.

創制權屬於下列那一類的人權
(A)自由權               (B)救濟權               (C)參政權               (D)社會權

arrow
arrow

    保成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