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正確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保成學儒祝您金榜題名=

等別:四等考試

類科:一般行政、一般民政

科目:政治學概要

甲、申論題部分:(50 分)

一、一般而言,「國體」可區分為兩種,第一種區別為君主國體與共和國體,第二種區別國體的標準是根據政治權力在中央與地方的分配,根據此一標準,全球各國可分為「邦聯國家」、「聯邦國家」與「單一國家」,試比較這三種國體的差異性。

【擬答】

根據地域性分權(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之原則,即以「中央─地方」的垂直權力分配可區分出「單一國制」與「複合國制」(主要含聯邦國與邦聯國)體制。前者強調中央政府獨享主權而作為最高統治權威,而後者則是由中央與地方政府依據不同程度而共享主權。

(一)邦聯制(Confederation;各邦主權獨立)─獨立國家國協、聯合國:

1.各邦(分子國)主權獨立:分子國擁有各自主權,獨立行使對內權力與對外國際關係。各分子國下轄並直接統治各國人民而邦聯中央並無國民與直接統治權,故中央權力極為有限。

2.各邦(分子國)以國際條約為結合基礎:屬國際性結合,因為政治、經濟、軍事等需求,分子國依據條約組合為邦聯並得隨時脫離。

3.中央政府權力極有限:邦聯僅設有邦聯議會,議員由各分子國派任,性質同外交使節;議會之決議僅能通告分子國執行而無拘束力;邦聯並無中央政府,無政治權威可言,因而無法施行政策,亦無法直接執行邦聯議會之決議。

 

(二)聯邦制(Federation;主權共享)─美國、德國、瑞士: 

1.中央與地方「共享主權」:依據「聯邦主義」(Federalism)原則進行國家權力的分配,主張中央政府與地方州(省)政府分享主權。

2.中央與地方之結合以「憲法為基礎」:中央與地方以成文憲法為組合基礎,並就國家權力進行劃分,將特定權力分別劃分給予中央與地方。中央與地方之間所擁有的憲法權利不得相互干涉。

3.中央與地方是「國內法關係」:由多數分子邦基於憲法而組成,但是存有共同統一的中央政府,中央法律(同地方法律)直接約束人民,中央與地方之關係屬於「國內公法關係」。

4.中央與地方「對外統一」:地方政府(各邦)對內有組織自主權,但對外並無國際法人資格,一切對外關係由中央政府代表之。

 

(三)單一國(單一制;unitary system)─英國、法國、臺灣: 

1.指未與其他主權國家相互聯合的國家,本身即構成單一整體。

2.中央政府獨享主權而擁有最高統治權威,權威效力直接及於其公民。

3.中央為了行政便利以其職權劃分出若干行政區域,並賦予地方政府相當的職權或自治權。因此地方政府的權限範圍乃是完全基於中央政府的賦予。

4.可分為以下兩種次類型:

(1)雙元制(dual system):以英國為代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行政系統有明確區別,地方享有部分自治權力而不受到中央指揮,但仍須受到中央監督。

(2)混合制(fuesd system):以法國為代表,貫徹中央集權精神,地方議會機關之決議須經上級機關核准,並無最後決定權。中央政府對地方行政首長得處以停權與免職,具有嚴密控制力。

依據「中央─地方」的垂直權力分配方式及結合的程度可區分出「單一國」、「聯邦國」、「邦聯國」三種主要類型。「單一國」結合程度最高且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聯邦國」則是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享主權且結合程度中等。而「邦聯國」則是由地方分子國掌握權力,中央與地方結合關係最為鬆散。


二、何謂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的途徑有那些?試說明之。

【擬答】

「政治社會化」乃是獲取、塑造、影響「政治文化」(政治態度與行為)的重要過程。而「政治文化」則又影響著「政治系統」的運作與穩定性(對政局穩定的影響、對政治角色的影響、對政治變遷的影響)。而「政治社會化」則必須透過多元化的媒介來達成。

(一)政治社會化的意涵(三大面向):
意指「人們獲取某種政治取向與行為模式的過程,也是一種特定社會傳遞政治文化的過程。政治社會成員歷經此一過程而成為政治社會一員,政治社會亦藉此維持存在」。進一步區分,政治社會化研究會從三個面向進行定義。

1.強調個人成長學習的過程:葛林斯坦(Greenstein)指出,即人生所有階段中,影響政治行為的一切政治學習。

2.強調社會塑造個人的過程:藍頓(Langton)指出,即政治文化的世代間傳遞過程。

3.強調政治系統的需求:奧蒙(G. Almond)指出,將人們導入政治文化的過程進而產出對政治系統中各類角色與扮演角色者的態度(認知、情感、評價),同時也產生對於輸入與輸出項的態度(認知、情感、評價)。

 

(二)政治社會化的途徑: 

1.各種機構

(1)家庭:個人首遇的社會化機構,尤其是父母的政治態度與政黨認同對子女的社會化影響特別明顯。

(2)同儕團體(peer group):是指年齡、社會地位、問題與利害等相近者的組合。如同學、朋友、同事、兄弟姊妹等。

(3)學校:是系統化、計畫性的政治社會化「正式機構」(如課程、儀式、教師、活動)。

(4)大眾媒介:是影響民意與灌輸政治知識的有效工具、政治定向的主要影響與指導者、政治評估的主要傳播者與是政治統合的重要媒介。

(5)社會團體:個人會參與各種社會團體(政黨、農會、工會等)而在團體活動中取得政治知識並影響政治取向與政治行為。

(6)政治事件:革命、選舉、政治集會等政治事件與經驗,皆是重要的政治學習,會影響個人的政治價值與行為。

2.機構功能:

(1)對個人的功能:形成政治自覺、提供政治知識、栽培政治能力、形成政治態度、培養政治參與的興趣及欲望。

(2)對社會的功能:維繫與獲得「政治系統」的共識、培養「新世代」的認同感、維繫創新精神。

政治社會化形塑政治文化進而影響政治系統的運作與穩定性,因此政治文化、政治社會化、政治系統運作與穩定性之間乃存在著連動的關係,皆對政治系統運作具有重大的影響。


乙、測驗部分:(20 分)

(A)

1.

根據韋伯(M. Weber)的觀點,政治統治的正當性基礎可區分為三種類型:傳統型權威、領袖魅力型權威與合法理性型權威。下列何者屬於傳統型權威?
(A)西班牙新國王菲利佩六世(Felipe VI)登基
(B)馬丁路德金恩領導黑人民權運動
(C)達賴喇嘛領導西藏流亡政府
(D)卡麥隆以多數黨的黨魁身分出任英國首相

(B)

2.

下列何者為政治學行為主義的主要特徵?
(A)國家為主要研究重點     (B)主張研究的價值中立
(C)強調歷史的重要性  (D)強調對倫理的研究

(D)

3.

下列何者是新制度主義(new institutionalism)才有的特徵?
(A)個人理性且自利的行為是構成政治活動的基本單元
(B)研究對象是政府部門的正式組織及其中運作之規則或程序
(C)相信政治制度是塑造個人行為的前提
(D)所謂政治制度不僅包含正式規則,非正式的慣例等也屬之

(B)

4.

下列何者目前為邦聯制?
(A)美利堅合眾國  (B)獨立國協  (C)東南亞國協     (D)南錐共同市場

(D)

5.

下列有關主權的研究,何者敘述錯誤?
(A)布丹(J. Bodin)認為,主權是指對內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B)中華民國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C)隨著國際組織的出現,逐漸挑戰國家對外不受控制的舊有概念
(D)主權的意義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異

(D)

6.

下列那ㄧ位政治思想家的學說影響法國大革命甚深?
(A)洛克(J. Locke)         (B)麥迪遜(J. Madison)
(C)孟德斯鳩(C. L. Montesquieu)  (D)盧梭(J. J. Rousseau)

(A)

7.

下列何者不是納粹主義的重要成分?
(A)共產主義  (B)種族主義  (C)領袖原則  (D)反猶太主義

(D)

8.

在各種意識型態中,環境主義有其獨特之處。相較於環境主義,其他各種意識型態有何共同主張?
(A)均主張自由競爭     (B)均主張平等主義     (C)均主張實用主義     (D)均主張人類中心論

(D)

9.

下列何者不屬於吾人對「政治」的界定?
(A)有關政府的藝術     (B)公共事務  (C)妥協與共識     (D)追求利潤

(C)

10.

下關於人權的敘述,何者錯誤?
(A)民主國家的憲法以保障人權為核心    (B)聯合國一向積極推動人權保障
(C)社會權為第一代人權的主張 (D)自由權為第一代人權的主張

(B)

11.

根據英格哈特(R. Inglehart)的研究,西方社會已進入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社會,下列何者不是後物質主義關心的議題?
(A)女權  (B)經濟發展  (C)環境保護  (D)種族和諧

(D)

12.

下列那一個國家自1990年代民主化後至今尚未達成民主鞏固?
(A)臺灣  (B)南韓  (C)波蘭  (D)泰國

(A)

13.

歷史上最早為「公民不服從」提出深刻辯護者為:
(A)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B)美國作家梭羅(Henry Thoreau)
(C)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    (D)美國民權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

(D)

14.

下列那一個國家一方面遵守國會主權原則,卻也舉行過全國性公投?
(A)日本         (B)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C)美國         (D)英國

(D)

15.

根據我國憲法,下列何者得依法行使赦免權?
(A)行政院院長     (B)立法院院長     (C)司法院院長     (D)總統

(B)

16.

下列那一種政府體制設計,最符合權力融合精神?
(A)總統制     (B)內閣制      (C)委員制      (D)雙首長制

(D)

17.

議會制度有一院制與兩院制,下列何者是支持一院制的論述?
(A)議會是合議機關,議員討論議案,往往不能控制感情衝動,以致作出不合理決議
(B)議會是立法機關,常利用預算決權,干涉行政機關活動
(C)議會代表國民,國民不是一個統一體,常分裂為許多集團
(D)議會代表國民,法律是國民意志的表現,在同一時間,對同一問題,不能有兩個不同的意志

(A)

18.

立法院有黨團協商制度,目前政黨至少須有立法委員幾人方可成立立法院黨團?
(A)3人   (B)5人   (C)6人   (D)8人

(A)

19.

關於司法積極主義(judicial activism)之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法官對法律賦予意義,以致能影響公共政策
(B)法官本身的價值觀不涉入法律的運用
(C)法官透過法律解釋,致力於追求福利與升遷
(D)法官參與政治競選以增加權威

(A)

20.

下列那一個國家的選舉制度是採用選擇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 system)
(A)澳大利亞  (B)智利  (C)新加坡      (D)愛爾蘭

(D)

21.

下列那一項選舉制度對女性參與競選較為不利?
(A)比例代表制            (B)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
(C)複數選區單記可讓渡投票制 (D)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

(C)

22.

大眾傳播媒體的訊息先影響意見領袖,再由意見領袖以面對面的人際傳播式,將資訊傳遞給較不關心政治的人,這個理論稱之為:
(A)議題設定理論  (B)預示效果理論  (C)兩階段傳播理論     (D)沉默螺旋理論

(A)

23.

根據奧森(M. Olson)的研究,集體行動常常無法成功的原因為何?
(A)集體行動產出的成果具有公共財的性質

(B)缺少領導者
(C)溝通上的困難        

(D)來自政府的壓制

(B)

24.

下列那一位學者根據對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觀察而提出了寡頭鐵律?
(A)韋伯(M. Weber)              (B)米契爾斯(R.Michels)
(C)緬漢(K. Mannheim)  (D)馬克思(K. Marx)

(C)

25.

下列關於政黨體系的敘述,何者錯誤?
(A)即使是民主國家,仍有可能是一黨獨大體系
(B)多族群配合比例代表制的選制容易促成多黨制
(C)左派、右派意識型態是形成歐陸國家兩黨制的基礎
(D)蘇維埃社會主義強調一黨專制的正當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保成補習班 的頭像
    保成補習班

    台北保成 法政權威 公職巨擘

    保成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