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正確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台北保成祝您金榜題名=

考試別:司法人員

等 別:三等考試

類科組:監獄官

科 目:心理測驗

一、說明使用心理測驗的用途有那些?並各列舉一例說明每種用途。(25分)

【擬答】:

(一)測驗用途
測驗的用途大致上可以區分下列幾個:

1.測驗在教育上的用途包括:依據能力水準將兒童分類以促進教學、確認特別優異或遲緩的學習者、高中和大學的教育及職業諮商、職業學校的人員篩選等。

2.測驗在企業中的人事甄選、軍中人事甄選和分類。

3.測驗在諮商中的用途擴展至個人生活層面:利用測驗來增進自我了解和個人發展。

(二)在教育上的例子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簡稱「CEEC 興趣量表」,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出版,是目前臺灣最常用的興趣測驗,主要用在高中生的選組選課與選系輔導,大學生涯諮商時也被用為識別興趣傾向的工具(李秉書,2002;林秀盆,2002;陳清平,1999;陳惠玉,2004)。本量表由金樹人、林幸台、陳清平、區雅倫(1994)根據Holland(1973, 1985, 1997)的生涯類型論所編製,並於2007年重新修訂(簡茂發等,2007)。量表以紙筆方式作答,總題數為198 題,答題時間約需30分鐘。
本量表施測結果可供高一、高二、高三的高中高職學生生涯規劃、選課及選擇校系之參考。本量表亦可為一般及科技大學生轉系與選擇研究所的輔助工具。
本量表係依據John Holland的生涯類型論編製而成。Holland認為個人的職業選擇並非隨意發生的事件,而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質的影響而做的抉擇,故該職業亦將吸引有相同經驗與人格特質者,形成同一職業的工作者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對許多情境與問題亦有相近的反應;至於職業上的適應、滿足及成就,乃決定於其人格與該工作環境的諧和程度。基於上述觀點,Holland認為大多數的人可區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及事務型(C);依此,其環境亦可區分為此六型。
本量表的編製係從我國文化環境中取材撰題,經以標準化的程序歷時兩年的研發而編製完成。量表內容係參考高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及對職業活動的認知資料,依照類型的「定義、兩極性、標籤、風格、具體活動、工作場所、研習課程與相關職業」等準則撰題,再經預試與項目分析,最後每種類型「我喜歡的事」各有21題、「我喜歡的職業」也有12題,量表總計198題,另有「抓週」3題為校核效標試題。(代表個人對於職業的憧憬,對自我的期待,當然也某種程度顯示出社會的期許。)

(三)在企業中的例子
雖然MMPI也廣泛的測量正常人,但因為最初是用來測試有嚴重人格違常者,因此並未有適當的字詞來描述正常的人格特質,因此而發展出CPI,用來測量支配、社會性、自我接納、責任和社會性的特質,而這些量表上的比較組別是來自高中生和大學生提名在某特質量表上會被評為程度高分或低分的同學所組成的。例如:在量表上,效標組是同儕描述高支配性的(攻擊的、自信的、自我信賴的)而控制組則是同儕描述低支配性的(退縮、缺乏自信、抑制的)以顯示效標組和控制組得分統計尚有顯著差異的題目彙編為一支配性的量表,故CPI是測量正常人最有效的量表之一。

 

(四)在諮商、臨床中的例子
在臨床衡鑑實務上,針對潛意識對行為影響,可以採用投射測驗來進行施測,例如:羅夏克墨漬測驗。
1921年瑞士心理學家羅夏克(H. Rorschach)所發展,他用同一系列的十張卡片,每張卡片上展示著略為複雜的墨漬圖,並要求受試者反應出墨漬圖所帶給他們的特別印象,在解釋反應方面,著重於反應或知覺形成的方式、反應原因及反應內容。而評分者的評分方法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墨漬區位(反應是墨漬的全部或部分);決定因素(受試者反應的是墨漬的形狀、顏色(外向性、情緒化)、結構…等差異);反應內容(反應代表什麼,像是豬是貪吃的傾向、爆炸是強烈敵意);從眾性(受測者反應與他人是否相同)
除上述評分方式,施測者必須考量整體反應結果(分數剖面圖)進行解釋並形成假設,再根據受試者作反應時的行為表現進行驗證,例如:經常要求指導反應的受試者可能被解釋成依賴性強,受試者緊張、問一些瑣碎問題且翻過去看卡片的背面,則可能被解釋為多疑且有妄想症。

參考資源:郭生玉 教育與心理測驗、葛樹人 心理測驗


二、測驗X有兩個分測驗(subtest),分測驗A的信度為0.64,分測驗B的信度為0.72,常模樣本的標準差皆為5,小華在分測驗A的得分是70分,在分測驗B的得分是73分,問小華在此兩個分測驗的真分數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差異?(25分)

【擬答】:

(一)公式
…….(1)
……(2)

(二)計算過程
依題意所給條件帶入(1),(2)

(三)結論
二分測驗的實得分數相差為3,在95%的信心水準之下,差異分數的信賴區間範圍為,因此可以推論二分測驗的分數差異不存在。

參考資源:郭生玉 教育與心理測驗、葛樹人 心理測驗


三、說明編製自陳式人格測驗常用的三種方式,並各列舉一測驗為例。(25分)

【擬答】:

(一)人格定義
個體面對其生活歷程及外在環境適應時,所顯現出的獨特行為。可以藉由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現在動機、興趣、能力、性向……等多方面,其形成的人格具有統整性、持久性、複雜性與獨特性等性質。

(二)施測方式

1.觀察法

(1)評定量表法
透過分類、數字、圖形等三種評定量表方式來瞭解受評者對特定測驗問題的看法,像是Likert五點量表就是一種數字的評定量表方式。

(2)檢核記錄表
對觀察受評者的行為表現是否出現或是頻率進行記錄,像是商業中招募員工時,會考慮採用本方法。

(3)軼事記錄法
僅將觀察到受評者的有意義行為作語言描述,作為瞭解受評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觀察法因為是觀察者主觀評定受評者的表現,常常會出現評量偏誤,像是寬大誤差~傾向給高分;嚴格誤差~傾向給低分;趨中誤差~傾向中間分數;月暈效應~以貌取人;混淆或邏輯誤差~評量過程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產生評量偏差。

2.社會計量法

(1)社會計量矩陣
詢問團體內部的個人對其他人評價,像是詢問班上同學你最喜歡和不喜歡的同學是誰?再依循同學的回答給于數值,並計算總分,即可反應同學間的人際關係。

(2)社會關係圖
常適用在人少的情況下,詢問團體內部成員,誰是團體中最適當的領導者,再依據受測者的回答以同心圓的呈現方式將被選到最多次的同學置於圖的中央,越靠圖的外圍則選到次數越少。

(3)猜是誰的技術
施測者提供許多正向與負向的特質描述句,要求受測者寫下描述句中最適合的團體成員名字,最後賦于數值,便可計算分數,用以呈現受到好評的成員。

3.自陳法

(1)意義
透過一些刺激或問題的呈現,由受試者依自己的感受、思考、意見或行為進行作答。此種方式假定受測者有意願且有能力依據自身狀況來回答測驗問題。

(2)編制方式

內容效度法~直接選出可以測量到所預測量特質的題目

實徵效標法~可以有效區分開不同團體的題目,例如:MMPI

因素分析法~透過受測者作答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找尋共同因素

人格理論法~依據人格理論編制出來的測驗

4.投射測驗

(1)聯想技術
提供模糊的刺激,要求受測者將看到刺激後,內心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像是羅夏克墨漬測驗和字詞聯想測驗。

(2)完成技術
提供不完整的刺激,要求受測者將刺激填補完成,例如:語句完成測驗。

(3)偏造技術
讓受測者看過圖片後或是施測者直接要求,編造出一些故事或創造一些東西,通常是故事或是圖畫,然後根據試測者反應的內容進行分析,例如:主題統覺測驗或是逆境圖畫測驗。
美國心理學家莫瑞(H. Murray)和摩根(C. Morgan)於1935年所發展出,共有31張卡片,圖片中有一個至二個人置身於某些重要的生活情境,某些卡片只能給特定性別受測者施測,其測試的方式要求受試者針對圖片上的情境,編輯故事,包含發生了什麼事、其中人物的想法與感受、導致此場景發生的原因,以及結果會如何,而這個故事可能反映出受試者自己的問題(Murray, 1938)。
測驗的背後隱含想法與心理動力觀點有關,Murray(1938)認為TAT可以用來發現潛意識與被抑制的傾向。他假定受試者並不知道他們在談論自己,因而疏於防衛,並藉由這些訊息可使心理學家找出個體潛意識中的主題結構。

(4)表現技術
和前一項的技術非常想似,主要是差別在編造技術重受測者反應分析之結果,表現技術則關心受測者形成反應的過程,像是畫人測驗、角色扮演。

(三)施測常出現的問題

1.信、效度
人格測驗的信度常常比智力測驗低,信度大約在.70~.80之間,主要是因為人格受到許多內、外在因素影響,造成測量結果的解釋需要格外謹慎。另一方面,人格測驗的效度也不容易取得穩定的表現,故人格測驗編制常常採用一些方式增加測驗效度,像是採用校正分數、隱藏測驗目的、使用驗證分數凸顯受測者的態度等方式。

2.反應偏見和偽答

(1)反應偏見(response bias)
指稱受測者有意無意地去扭曲測驗上的表現,並試圖呈獻自己想要的形象,像是社會期許值。另一種偏見稱為「反應風格」(response style),主要是受測者對於測驗不瞭解或是作答動機不高時,常常會在回答上出現特定的回答類型,例如:在Likert五點量表常回答沒有意見。

(2)偽答(faking)
在認知測驗或是情意測驗都有可能出現的作答現象,在情意測驗中,偽答現象對測驗結果影響甚大,受測者回答測驗的態度是真實還是說謊,主要是取決「測驗目的」與「他所知覺到的測驗結果之用途」。因此,減少偽答方式可以透過增進施測者和受測者間的關係、隱匿測驗目的、採用強迫性選擇、反向題(測謊題)的設計。

參考資源:葛樹人 心理測驗


四、說明建構效度的估算或取得方式有那些?(25分)

【擬答】:

(一)定義
所謂建構(construct)是指一種理論性的架構,用以說明某有持續性的心理特質或屬性,例如:智力、性向、人格、精神疾病等。如果一個測驗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它所測得的分數便可真實地反映出該測驗所指稱的心理特質,而測驗者也可以依據該心理建構的理論來詮釋測驗結果。

(二)檢驗方法
建構效度的檢驗應由不同的觀點以不同的方法進行,因此無法以單一的統計數據來代表整個測驗的建構效度,相反地,我們要以累績的實證資料對測驗各層面的建構效度作整體的研判。

1.內部同質性檢驗
此法主要在檢驗試題的內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內部一致性較高的測驗表示它只測量單一的心理特質,沒有無關的題目參雜進去,此法主要是以測驗總分為效標,求各試題與總分的相關;此外也可依總分把受試者分成高分組和低分組,然後逐題比較他們的表現,如果高分組答對比率低於低分組,則這類題目就是無效的,應當淘汰或修改。一方面要求試題與其他試題一致,都是測量同一種心理特質;一方面要求試題具有鑑別度,能夠明確區分此種特質的高低。

2.發展上的改變
心理學上有些心理特質的發展與生理年齡有密切關係,譬如:智力、學習成就、學前兒童的動作發展等。因此檢驗這些測驗效度時,便可比較不同年齡(年級)層的受試者的平均表現是否隨著年齡(年級)遞增而增加,果若如此,則該測驗效度即獲得肯定。

3.對實驗處理效果的敏感性
有些實驗處理是針對所要測的心理特質進行操縱,因此若前測、後測的分數有顯著差異,便可說明此測驗能有效地測到實驗處理所針對的變項。則下列二圖顯示甲測驗比乙測驗有較高的效度。
另外,如果有一測量「考試焦慮」的人格量表,將它於大學聯考之前對一群高三學生施測,然後在大學聯考後進行後測,則前後測之間必然會有顯著差異,否則該測驗便難以證明它所測的是考試焦慮。

4.與外在效標的相關
此法在技術上與效標關連效度完全相同,但其目的不在證明它作推論或預測時的有效性,而是證明它與其他測量方法或測量工具的關係。例如:有一新編的測驗以一個經證實有高效度的知名測驗為外在效標,然後計算兩者之相關,此一相關又可稱為輻合效度,若此相關很高,表示兩者皆測量同一心理特質,兩者可以彼此替換。

5.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是一種確認心理特質的方法,尤其與建構確認的程序有十分密切的關連。因涉及高深的統計技術。舉例來說:如果對300人實施20項測驗,第一個步驟就是計算各測驗之間的相關。在檢驗190個相關係數組成的列表後,可以顯示出測驗所形成的集群,這就表示共同特質的存在。因此,如果是字彙、類比、相反字和句子完成測驗彼此之間有高相關,而且它們與其他測驗之間的相關又很低,我們可以暫時推論:語文理解因素的確存在。

6.聚歛效度與區辨效度
由Campbell & Fiske(1959)提出一個完整的建構效度分析中,研究者不只要證明測驗結果要與理論上有關的變項上有高相關外,還要證明它顯然與其他無關的變項沒有相關。前者稱為聚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後者稱為區辨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舉例來說:一個數學推理測驗若與學校的數學科學業成績有高相關,即是有聚歛效度;若是與閱讀理解測驗相關非常低,表示有區辨效度。

7.認知心理學的貢獻
1950年代,認知心理學家開始以訊息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概念研究人類解決問題的歷程,相對於傳統心理計量學研究所重視解題的最後結果,這種以基本認知歷程來分析測驗表現將有助於了解測驗所測量的究竟是什麼。它不僅有助於心理學家重新建構一個周延、精確的智力理論,也更能夠具體指出受測者的優點和弱點,進而增加測驗在診斷上的用途。

(三)結論
就不同的檢驗方式,比較常使用的是因素分析方法,但是因素分析在命名過程,仍屬於主觀命名,所以在使用上有許多限制,因此採用多種檢驗方式更能確保建構效度的真實性,像是內部同質性檢驗和因素分析合併使用,並且在施測過程控制的比較嚴謹,更能確保測驗的有效性。

參考資源:葛樹人 心理測驗

arrow
arrow

    保成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