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正確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台北保成祝您金榜題名 =

=======================================================

140705cm-1

類科:客家事務行政、社會行政、勞工行政、法律廉政、財政廉政

科目:社會學

陳遠老師 解題

一、美國社會學學者C. W. Mills 提出了所謂的「社會學想像」,請說明社會學想像的意涵;並且從個人放棄工作,與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統計數據,以「社會學想像」的觀點,說明那些是可能影響臺灣年輕世代高失業率與薪資所得停滯的因素。(30分)

【擬答】:

(一)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美國社會學者米爾士認為,社會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和社會環境內人類行為的學科。社會學家的視野,應超越個人的心理學和獨立的事件,而應該注意那些可預測的廣大模式和社會生活中的例行事件。

當代英國社會學名家紀登斯(Giddens)認為「社會學的想像」有三種重要的特質:

1.歷史的感受力:不將現狀當作理所當然,而是社會結構長久變遷下的暫時性結果。

2.人類學的感受力:不將自身的文化價值視為理所當然,坦然面對異文化的衝擊,增廣自己對人類行為幅度的視野。

3.批判的感受力:了解社會生活在長久的時間、寬廣的空間上的特色,將有助於促進現狀的改變,藉助批判與行動來增進人類的集體生活。

(二)崩世代之下的工作崩壞

1.台灣的工作崩壞之原因

(1)產業外移與就業崩壞:工作機會外移,使失業率大增。

(2)產業轉型的成本弊病:工作型態的劣化(非典型勞動增加)。所謂的成本弊病,專指在服務業中,業者以壓低工資或轉為非典型就業,以因應市場競爭。

2.台灣的工作崩壞之後果

(1)非典型就業擴大:包括契約工作、部分工作、派遣工作的比例大幅增加。

(2)工作貧窮:乃是既有工作無法獲得足夠待遇,經常需要身兼數職以維生。

(3)過勞死的窮忙族:即使是全職工作者,在責任制之下,亦常態性地過度勞動。

【命中來源】《社會學講義》,陳遠編著,頁10;頁314~316。100%命中!

二、臺灣與其他亞洲國家韓國、日本等都面臨所謂「少子化」問題,請問:何謂「少子化」?少子化所帶來的「超低生育率」問題,與其對臺灣社會的影響;90年代以後臺灣高等教育擴張,對於少子化的影響。(30分)

【擬答】:

(一)少子女化的意義
約自1998年開始,死亡率因人口高齡化之故稍有回升(6‰),但出生率持續探底,出現了嚴重的「第二次人口轉型」之現象。

1.人口替代水準(replacement level):又稱為出生替代率(fertility replacement rate),意指總人口數可在長期的代間傳遞之間,依然保持恆定的總生育率。經過計算,只要任一人口能長期維持2.1的總生育率,即可使總人口數保持固定的人口替代。

2.極低生育率(very low fertility):總生育率低於1.5的狀況。以此生育水準,必須透過非常大量的、無法負荷的國際遷移才能抵消低生育的後果。包括八™年代的德國、及其之後的許多國家,都紛紛降至此一水準以下。臺灣在八™年代中期約1.7上下維持十餘年,隨後在1998年降至此一水準,隨後除2000年之龍年稍有回升之外,此後即每下愈況。

3.超低生育率(lowest-low fertility):總生育率低於1.3的狀況。以此生育水準,長期而言,每年人口將減少1.5%,45年後人口減少一半。包括九™年代的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國家,以及一些前社會主義國家,便已降至此一水準以下。臺灣在2003年後即降至此一水準,至2005及2006年僅達1.11,問題較其他已發展國家更為嚴重。

(二)少子女化之原因

1.出口導向:政府以低估的匯率、壓低的工資,幫助企業投入國外市場。

2.工資停滯:青年的經濟前景不佳,創意機會萎縮、受雇者薪資報酬的低落,使其缺乏經濟安全感。

3.福利低落:社會福利體制的保障不足,托育產業又市場失靈;雇主亦不願負擔員工結婚與生育所可能帶來的成本。

至於1990年代的高等教育之急速擴張,造成了學歷膨脹(credential inflation)之現象,使的養育子女之成本大幅增加,讓子女的生產功能轉移為消費功能,可視為是造成少子女化的因素之一。

(三)少子女化之結果

1.經濟面

(1)托育產業的大量倒閉

(2)孕婦用品與童裝產品需求的萎縮

(3)國中國小的簡併與流浪教師的擴張

(4)大專院校的裁員減薪

2.政治面

(1)家財政崩壞

(2)勞保與健保無人負擔

3.社會面

(1)世代衝突嚴重

(2)家照壓力遽增

【命中來源】《社會學講義》,陳遠編著,頁10;頁333~339。100%命中!

140705cm-2_thumb3_thumb

三、團體與組織有何不同?為何現代社會中會產生正式組織?(25分)

【擬答】:

(一)社會組織的意義

1.社會團體:團體為一群依照社會組織模式實施重覆互動的人。團體是社會模式的最基本單位。團體對於社會,有如原子對於物體。

2.社會組織(social organization):是次級團體的一種,它的成員人數通常比較多,組織結構較嚴謹,而且亦有組織工作目標。軍隊、公司行號、學校、政府機構等皆是社會組織常見的例子。

3.團體與組織的差別:社會組織是一種非私人的與正式的團體,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它和社會組織一樣,是由相關的職位、角色與規範所組成的,但和社會組織比較起來,此三者都是非常明確而公開的。因此它的最大特徵乃在於其具有「正式性」(formality)。

(二)社會組織的起因

1.Max Weber的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韋伯認為,現代社會的關鍵特徵,就是興起一種只顧手段、罔顧目的的工具理性或形式理性。根據Kalberg和Ritzer的見解,在韋伯的著作中所描繪的西方現代性,乃是一種形式理性(formal rationality),是以手段和目的之計算,作為指導行動之普遍規律。其特徵如下:

(1)可計算性(Calculability):在行動過程中,儘量以數字的方式作為決定的依據。

(2)效率(Efficiency):針對一個既定的目的,去發現最佳的手段。

(3)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無論時間與地點如何變化,事物都能以同樣的方式運作。

(4)非人性化(Impersonality):積極地減少人性化的成份,更能排除行動中的非理性。

(5)控制(Control):能儘量排除不確定性。

(6)不合理的後果(Irrational Consequence):合理的系統對於身處其中的人們、以及系統本身、甚至是較大的社會,產生了悖離合理性的弔詭。

2.George Ritzer的麥當勞化:繼韋伯指出了工業社會的理性化之後,美國社會學家George Ritzer,也勾勒出後工業社會中的理性化現象,稱之為社會的麥當勞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1)效率(Efficiency):效率原本是意味著選擇最理想的方式以達成所欲的目標,然而,自一個麥當勞化的社會中,人們更依賴先前的生產經驗與制度化的方式,是順從而非創造。

(2)可計算性(Calculability):數字型態的標準成為判斷生產過程與生產結果的依據。在過程的面向中,強調的是速度(通常是指快速),至於在最終成果層面,大多將焦點放在生產成品以及提供服務的數量或大小(通常是指大量)。

(3)可預測性(Predictablity):在麥當勞化的社會裡,人們希望知道大多數的場合會發生什麼事。他們不需要、也不期待驚奇的發生。他們希望知道今天點的麥香堡與昨天吃的、明天吃的麥香堡都相同。為了達到可預測性的要求,一個理性化的社會強調紀律、規律、制度化、形式化、例行公事、一致性以及有系統的運作。

(4)控制(Control):透過非人性的技術取代人力,以對人類進行更嚴密的控制。人性科技(human technology)是被人類所控制,如螺絲起子;非人性科技(non-human technology)則是控制人類,如得來速。

【命中來源】《社會學講義》,陳遠編著,頁28;39~40;46;56~60。100%命中!

四、請試述下列名詞之意涵:(每小題5分,共15分)

(一)偏差行為醫療化

(二)女性貧窮化

(三)婚姻資源交換論

【擬答】:

(一)偏差行為醫療化

係指將原為犯罪而科處刑罰的行為,保持為犯罪行為,但不施予刑罰,而以其他非刑罰的措施替代。最常見的例子是由國家強制偏差或犯罪者進行某種心理輔導、藥物治療或醫療機構安置。此種作法來自以下兩難的折衷:社會不能將所有偏差者與犯罪者送進監獄或施以刑罰;但社會卻必須透過處罰偏差者才能凝聚共識,而不能容忍將所有偏差行為合法化。

【命中來源】《社會學講義》,陳遠編著,頁83。100%命中!

(二)女性貧窮化

美國學者Diana Pearce於1978年觀察美國社會的演變,提出「貧窮女性化」(feminization of poverty)的概念,意謂著貧窮人口的性別分佈呈現一種從過去的男性集中朝向女性集中的趨勢,可分為兩種論述途徑,一是指生計負責人為女性的家庭和自力謀生的女性逐漸成為窮人中的多數之現象;一是指若需自力謀生時,有相對較多之女性將陷入貧窮的現象。

【命中來源】《社會學講義》,陳遠編著,頁325。100%命中!

(三)婚姻資源交換論

假設家庭成員會運用個人經濟資源來交換在家中權力與勞力的投入。在此假設下經濟資源多的成員往往能避免付出勞力,且對家庭決策有較大的決定權。

【命中來源】《社會學講義》,陳遠編著,頁271。100%命中!

【試題評析】:今年度的題型由原本的全部申論題改為三題申論、一題名詞解釋,且在配分上亦有微小變動,是較不同於往年之處。至於命題內容頗有革新,失業率、少子女化這兩大題,都非常貼切台灣社會的當前處境。題目的瑕疵主要出現在第四題,應該是命題老師在翻譯上的別出心裁所致:「女性的貧窮化」應改為「貧窮的女性化」,「偏差行為的醫療化」根本無此術語,應改為「偏差行為的疾病化」,對於懂得靈活變通的同學來說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至於因而無法作答之同學,可以嘗試申訴。本年度陳遠老師之教學,完全100%命中試題,歡迎多方查證!

1030704cm1

1030704cm2

1030704cm3

1030704cm4

arrow
arrow

    保成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