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內容僅供參考,正確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台北保成祝您金榜題名 =

 

等別:三等考試

類科:觀光行政(選試觀光英語)

科目:觀光資源規劃

 

一、觀光遊憩區之開發可分為那幾種型態?請分別說明之。(25分)

【擬答】

(一)國家公園
是一種為保留自然而劃定的區域,通常由政府所擁有,目的是保護某地不受人類發展和污染的傷害。

 

(二)國家風景區
結合相關地區之特性及功能等實際情形,經與有關機關會商等規定程序後劃定並公告的「國家級」重要風景或名勝地區。

 

(三)森林遊樂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森林法》及《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劃設之森林遊樂區共18處,由農委會林務局設置專責單位經管,主要提供民眾體驗森林及進行戶外遊憩之用。

 

(四)民營遊樂區
係由私人企業或個人所經營,以提供大眾娛樂服務之場所,例如六福村、劍湖山、九族文化村等。

 

(五)觀光產業區
農政單位大力推廣休閒農業方向,轉變其經營方式,例如觀光茶園、觀光工廠、觀光漁業、蓮荷園及觀光牧場等。

 

(六)古物及藝術品展示區
專門展示歷史文物及相關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品之場所,例如故宮博物院、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台灣歷史博物館等。

 

(七)古蹟及遺址區
劃定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之建築或聚落等作為遊客遊憩使用,例如目前台灣的古蹟共可區分為:一級、二級與三級古蹟。

 

(八)宗教性遊憩區
提供宗教觀光之遊客進行宗教旅遊之場所,例如佛光山、指南宮、中台禪寺、竹山紫南宮等。

 

二、觀光地區開發之前都須做環境影響評估,請寫出環境影響評估之內容。(25分)

【擬答】

環境影響評估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四條第二款之規定:指開發行為或政府政策對環境包括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經濟、文化、生態等可能影響之程度及範圍,事前以科學、客觀、綜合之調查、預測、分析及評定,提出環境管理計畫,並公開說明及審查。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包括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及審查、追蹤考核等程序。其兩階段內容說明如下:

 

(一)第一階段:環境影響說明書之製作
觀光遊憩區開發單位於規劃時,應依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實施第一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並作成環境影響說明書,向觀光遊憩事業主管機關提出,並由主管機關轉送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審查。

環境影響說明書應包括下列12項內容:

1.開發單位之名稱及其營業所或事務所。

2.負責人之姓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3.說明書綜合評估者及影響項目撰寫者之簽名。

4.開發行為之名稱及開發場所。

5.開發行為之目的及其內容。

6.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各種相關計畫及環境現況。

7.預測開發行為可以引起之環境影響。

8.環境保護對策及替代方案。

9.執行環境保護工作所需經費。

10.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不良影響對策摘要表。

11.參考文獻

12.附錄

 

(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之製作
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對於第一階段之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果認為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者,開發單位應參酌相關機關、學者、專家、團體及當地居民所提意見,編制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並循續作業流程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正稿,送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審查終結認可。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係嚴格評估程序,應包括下列17項內容:

1.開發單位之名稱及其營業所或事務所。

2.負責人之姓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3.說明書綜合評估者及影響項目撰寫者之簽名。

4.開發行為之名稱及開發場所。

5.開發行為之目的及其內容。

6.環境現況、開發行為可能影響範圍之主要及次要範圍及各種相關計畫。

7.環境影響預測、分析及評定。

8.減輕或避免不利環境影響之對策。

9.替代方案。

10.綜合環境管理計畫

11.對有關機關意見之處理情形。

12.當地居民意見之處理情形。

13.結論與建議。

14.執行環境保護工作所需經費。

15.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不良影響對策摘要表。

16.參考文獻。

17.附錄。

 

三、試製作一觀光地區之觀光資源與觀光遊憩活動相關性分析表,並說明其代表之意義。(未規定之條件可自行假設。)(25分)

【擬答】

由於各觀光遊憩區域中所潛藏的各項遊憩潛能,並非均能適合現有環境之需求,這當中部分遊憩機能需求對於環境造成嚴重衝擊,例如部分活動行為可選擇在其他交通便利之觀光遊憩區產生,使整體區域的資源得以充分且合理的運用。換言之,每個觀光遊憩區均應有其獨特之遊憩環境及品質,且其應充分被彰顯及運用,如此才能有效增加觀光遊憩區本身之自明性。

基於上述考量,以下即就資源使用適宜程度及遊憩衝突矩陣分別加以探討,做為未來觀光遊憩活動引入之依循方向。

由於各觀光遊憩區所擁有及適宜之遊憩活動因所處的環境條件及潛力而有不同之處,藉由「資源特性適合度分析表」分析,則可顯示不同類型的活動對於遊憩區之適宜性,其分析大致可分為五級:

(一)不可能的:指環境與活動之間無任何關聯。

(二)必要的:指活動產生所必須具備之條件。

(三)欲求的:指對活動品質提升有重要作用者。

(四)適宜的:指可接受但對活動品質無重要提升者。

(五)不適宜的:指與資源保護之立場相衝突者。

 

另外對於觀光遊憩區內之公共設施與其他結構物則需考量符合活動者之需求,有些活動需特殊的設施及裝備,而這些是使用者不可能自行攜帶至觀光遊憩區的。例如船隻下水所需坡道,亦有些其他活動需特別之公共設施,如罐裝用水、汙水處理廠、管理處、停車場、安全及執法人員等。以下則將各項活動依其活動所需之環境條件列表下表所示:

資源使用類別

 

特殊
地形

陸域使用特性

水域使用特性

山坡地

溫泉

原始林

步道

台地

青山遊憩區

綠水遊憩區

遺蹟

瀑布

溪流

湖泊

河階

評估指標

不可能的 ● 必要的◆

欲求的 ※ 適宜的☆

不適宜的 ◎

釣魚

非機
動性

遊憩資源

日光浴

拖曳傘

遊客中心

設施

觀景

非機
動性

照相

賞鳥

野餐

露營

散步

登山

慢跑

騎自行車

機動性

兜風賞景

 

 

四、請試述下列名詞之意涵:(每小題5分,共25分)
(一)seasonal change
(二)natural environment
(三)characteristic of tourists
(四)job creation
(五)travelling motivation

 

【擬答】

(一)seasonal change:季節變動,也就是觀光的淡季與旺季之變動,旅遊需求時應考慮需求彈性在不同季節所產生的差異。

 

(二)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環境,指地球或一些區域上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以自然的狀態呈現。這是一個環境涵蓋了所有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三)characteristic of tourists:遊客特質,例如遊客本身人口統計變項、社經背景、旅遊偏好等等。

 

(四)job creation:創造就業機會,也就是發展觀光所帶來經濟效益其中的一項特性。

 

(五)travelling motivation:旅遊動機,是一個人外出旅遊的主觀條件,包括旅遊者身體、文化、社會交往、地位和聲望等方面的動機。

arrow
arrow

    保成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