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試題解答以及申論題擬答僅供參考,正確的測驗試題解答以考選部公告為準。測驗試題解析內容以及申論題擬答版權為保成補習班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連結、發行或刊登他處,以免觸法。

--------------------------------------------------------------------------------------------------------------------------------------

99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類科:一般行政、一般民政、客家事務行政、人事行政、法律政風、財經政風
科目:行政學

甲、申論題部:(50分)

一、何謂組織結構的分化?組織結構的分化可分為那些不同面向?「機械的」與「有機的」組織結構二者特徵差異為何?試分別說明之。(25分)

【擬答】

(一)組織結構分化的意涵

分化(Differentiation)是組織結構分工的具體表現,其理由乃是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通常是基於工作的特性而分化。
分化的具體事實則是水平分化(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形成各個部門與單位,又稱為分部化或部門化;垂直分化(Vertical Differentiation)形成各層級,又稱為層級化或階層化。這兩種分化不但交織而成為組織結構的基本實體,從而各有所司,促進管理效能,達成組織目標。

(二)機械與有機式組織結構

1組織結構乃指描述組織的架構,主要由三個成分構成:

(1)複雜性(Complexity):複雜性與水平、垂直及空間三個向度之分化有關,指組織分得很細。分工越細,上下層級越多,則複雜性程度越高,也就越難協調人們及其事務。

(2)正式化(Formalization):亦稱形式化,是指組織內使用規則及程序(手續)來引導員工行為的程度。規定和管制越多,組織結構就越正式化。

(3)集權化(Centralization):即指決策職權之位於階層之何處。有些組織的決策權是集於高階層的中央集權;有些組織則集權化的程度很低,通常稱為分權化。

2當前述三種結構要素的程度都極高時,就代表一種極端的結構形式,稱為「機械結構」,層級(科層、官僚)組織最接近機械體結構。另方面,當此三種結構要素的程度都極低時,就代表另一種極端的結構形式,稱為「有機結構」,專案組織可說最接近有機體結構。

3綜上,兩種組織結構的特性,包括:

(1)機械性組織結構特性為:

A.具有高度複雜化、正式化及集權化與僵化。

B.強調規定,管制和例行性工作特質。

C.重視標準化,因為標準化可以導致事務有可預測性及穩定性,混亂及模糊會被消除掉。

(2)有機性結構有如下特性:

A是一種有高度調適能力的結構形式,其組織鬆散而具有彈性。

B.雖有分工,但無標準化的工作與種種管制,其鬆散結構於必要時允許作迅速的改變。

C.其成員傾向於都是技術優異的各種專家,幾乎不必去監督他們,因他們所受的訓練中已經灌輸他們專業行為的標準。

D.集權程度極低。

二、請說明1980年代以來,採行市場模式的政府再造運動,其主要主張為何?論者對於市場模式的批判及反思又為何?(25分)

【擬答】

(一)市場模式的主要主張:政府再造運動所重視的核心概念,大多來自於「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主理人-代理人」與「交易成本理論」等有關理論的概念。這些理論強調人的行為都受「自我利益」的宰割,拒絕所謂「公共精神」、「公共服務」、或「公民意識」。
歸納而言,將企業管理的價值運用到政府再造動中,其所強調者有四:1強調競爭價值;2著重顧客服務;3把行政人員轉化成為企業家;4.自我利益的集合即形成公共利益。說明如次:

1強調競爭價值
再造運動強調競爭價值,在提供服務方面,不僅公部門與私部門要競爭,私部門也要向政府競爭公共契約,同各公共機構之間也要彼此競爭。他們認為這樣的競爭可以有利於費者的需求,讓市場指導個人的選擇,並在最後決定整個社會方向。

2看重顧客服務
政府再造運動要把服務對象從公民的角色轉變為「顧客導向」的政府。政府必須創造競爭的環境。仔細傾聽顧客的聲音,賦予顧客資源以便用來選擇為其服務的提供者,這種觀點代表一種政治觀點,把顧客的角色放在消極等待服務的地位,讓顧客評價公共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品質、與服務方式,使政府回應短期的、個別的顧客利益,亦即分散的自我利益,而非公民積極參與,經由深思熟慮過程所界定的公共利益。

3把行政人員轉化成為企業家
企業精神重視的價值如自主性、個人遠見、冒險、私密性等,與行政精神所重視的價值如民主責任、參與、公開性或透明性、與管制等,彼此之間有互補也有衝突的地方。

4.自我利益的集合即形成公共利益
政府再造運動假定每個人都是理性追逐自我利益的個體,無論消費者、政府官員、社會團體、企業廠商都是自利的參與活動中,經由市場的自由操作,走向均衡狀態,達成最適量的「社會公善」專注於他的自我利益即能形成公共利益,個人不必超越自我的狹隘範圍,追求什麼公共利益,市場自有「自我修正」達成有利的、可欲的社會結果。

(二)市場模式的反思與批判
企業精神政府確有值得反思與批判之處

1市場治理模式的公共服務使公共性逐漸消失
公共組織最重要的本質即其「公共性」,市場治理模式對公共服務最大的挑戰即是對公共性的獨特性與標準,造成嚴重的混淆或混亂

2市場治理模式拒絕民主治理
新公共管理將人民視為一被動的、等待良好服務的消極角色,忽略自我引導的、自發的、與自願的行動對於社會的繁榮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使統治者與行政人員成為管理變遷的代理人。因此,從統治者到公民之間的單向流動,未能充分考慮公民行動或公民參與對新的公共制度所產生的積極效果。

3忽略生產過程中的倫理面向
公共組織要有「使命願景的陳述」(mission statement),整個公共服務也要有使命願景,培養人員信守專業規範,建立高水準的信任,增加社會資本。公共組織並非所有的組織都適應生產的模式,即直接監督、可測量與控制的因素,因此倫理面向的價值例如公平、正義、平等、忠誠、與人為善、將心比心等倫理上的正直(ethical probity)是政府系統的自然要素,不應視為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而在發生問題後再去思考的東西。

4發展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理論
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建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觀察,是建立在一些狹隘的、化約的假定上。這些假定包括微觀經濟學的化約論;工具理性的思惟模式;重視量化忽略質化分析;偏向邏輯經驗論的方法論。同時,假定人性是理性的、自利的、缺乏公共信任形成過程中人際間互信的理論如社會資本研究途徑。

乙、測驗題(50分)
(D)1審議法案時,議員以選票互換的方式,互相支持對方的法案,此一作法稱之為:
(A)分贓模式(spoils system)(B)組織化的無政府狀態(organized anarchy)
(C)隨收隨付(pay-as-you-go)(D)滾木立法(logrolling legislation)

(D)2下列何者不是「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A)國家政策明確
(B)權責不致發生混亂
(C)避免組織與經費的重疊以節省大量成本
(D)可以反應各地方政府的平等性

(A)3下列何者是私益團體?
(A)工會(B)消費者保護團體(C)人權保障團體(D)環境保護團體

(B)4在特定時空環境中的特殊政治社群,具有共同的政治理念、信仰、價值、態度與行為規範,稱之為:
(A)組織文化(B)政治文化(C)政治社會化(D)行政文化

(D)5「辦公廳佈置安排、自動化、環境空間管理、案卷管理」等是屬於行政學的那個範圍?
(A)行政組織(B)行政運作(C)人力資源管理(D)公務及資訊管理

(D)6下列何者不是文官在推動各項政策活動過程中,為保持行政中立所應遵循的原則?
(A)依法行政(B)公正執行
(C)政治中立(D)法律無規定者即不應作為

(C)7有關公共政策分析的描述,下列那一項正確?
(A)政策分析應以顧客導向為原則,故分析結果必須完全符合委託人的政策立場
(B)政策分析應客觀獨立,故經濟效率極大化為唯一應遵循的政策價值
(C)政策分析無法避免各種社會價值之間、專業與政治之間的衝突
(D)政策分析所採用的是純量化的分析途徑,目的在於避免主觀的價值判斷

(D)8有關「新公共行政」對行政人員角色的主張,下列何者錯誤?
(A)社會公平促進者(B)倡議性行政人(C)非單一性行政人(D)企業導向行政人

(B)9依據學理,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的主要意義為何?
(A)人員與機器的配對安排(B)人員與工作事務的配對安排
(C)人員與人民的配對安排(D)工作事務與機器的配對安排

(B)10韋伯(Max Weber)認為,能讓人們自願服從的權威包括:
(A)傳統權威、獨裁權威、程序正義權威(B)傳統權威、超人權威、合法合理權威
(C)超人權威、法律權威、政治權威(D)超人權威、獨裁權威、法律權威

(D)11一般而言,以下何種類型的人,最容易抗拒行政革新?
(A)勇於嘗試變革者(B)具過去行政革新成功經驗者
(C)具外在控制人格類型者(D)缺乏負擔風險傾向者

(B)12新公共服務論者認為所謂的公共利益最主要是指:
(A)政治界定並由法律表現出來(B)對於共同價值進行對話的結果
(C)代表個人利益的整合(D)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

(D)13下列學者中,那一位首創「以科學方法來選拔工人」的管理理論?
(A)巴納德(Chester I. Barnard)(B)費堯(Henri Fayol)
(C)梅堯(George Elton Mayo)(D)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A)(D)14主張公共行政不應該忽略弱勢團體的利益,係從何種理論來透視「公共」的意涵?
(A)多元論的觀點(B)績優團體的觀點(C)公共選擇的觀點(D)提供服務的觀點

(C)15下列有關「生產力」特性的一般描述,何者錯誤?
(A)生產力包括量化與非量化的衡量指標(B)生產力可以系統產出與投入的關係表示
(C)生產力只重效率觀念(D)生產力兼納主觀和客觀的評估

(A)16由於組織分工的結果,造成許多不同的功能單位,這些單位都想擴充其職權,爭取更多的經費,因而產生衝突。此種衝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建立王國(B)背景不同(C)不同的團體意識(D)本位主義

(B)17下列何項屬於危機發生之初的管理活動?
(A)加速復原工作(B)設置危機指揮中心
(C)草擬危機處理的劇本(D)展開評估與調查工作

(C)18有關政策順服(policy compliance)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政策順服的程度與政策執行的成敗無關
(B)政策順服的策略不包括公權力的制裁或懲罰
(C)提高政策順服程度的對象不只包括政策標的人口,也包括政策執行者
(D)由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比由下而上的模式容易取得政策順服

(A)19政府向民眾收取提供財貨或服務的費用時,可以選擇「受益原則」或「能力原則」的訂價方式,二者相比:
(A)受益原則較能抑制資源使用浮濫浪費的弊端
(B)受益原則較符合縮小社會財富差距的政策目標
(C)新公共管理學派主張以能力原則取代受益原則
(D)以上皆是

送分20美國自1981年雷根(R.Reagan)總統上任之後,下列何項預算名詞已不在官方預算文書中出現?
(A)績效預算(B)費用預算(C)零基預算(D)設計計畫預算

(B)21賦予員工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內容和自主性,擴大員工個人的工作效率及滿足感,進而使員工在工作中更多的發展機會,這種工作設計稱為:
(A)工作擴大化(B)工作豐富化(C)工作輪調(D)目標管理

(D)22從系統途徑的觀點,一個有機的組織或體系會呈現某些特性,下列何者是錯誤的?
(A)動態均衡(B)反能趨疲作用(negative entropy)
(C)必要的多樣性(D)主張最佳途徑

(C)23由政府及公務人員預先逐年撥儲金額專款生息,以供退休時支付養老金之用,此一退休金籌措方式稱為:
(A)政府籌款制(B)現款交付制(C)年金儲入制(D)個人捐款制

(A)24機關內兩個業務單位,常因本位主義的心態各持己見,影響政策推動,請問最適合用下列何種方法來整合?
(A)採行團隊型態的組織結構(B)加強各單位的專業認同
(C)強調各單位的次級文化(D)採行職位分類制度

(C)25我國對於設置預備金之方法,係採用下列何者?
(A)集中制(B)分散制(C)集中分散併用制(D)任意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保成補習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